世界近1/10人口受干扰,2型炎症性疾病为何令患者负担沉重

2022-12-26 22:11:01 来源:

《共识》总结了目前国内外2型炎症相关疾病的靶向治疗循证医学证据,将对今后临床诊疗2型炎症性疾病起到引领和指导作用,更有助于推动临床专科建设和多学科诊疗的发展,提升临床诊治效率、降低医疗资源和患者负担。


(相关资料图)

记者季媛媛 上海报道 2型炎症性疾病是一类由2型免疫应答处于失衡状态导致的疾病,包括了特应性皮炎、哮喘、过敏性鼻炎、嗜酸性食管炎等,涉及皮肤、呼吸、消化等多个系统,给患者带来沉重负担。但由于过往2型炎症病理机制的理念尚未成熟,患者和医护人员对疾病的认知不足,缺乏相应疾病管理知识,亟需提高跨领域临床管理水平和全病程管理的科学认知。

近日,全球首部《2型炎症性疾病机制及靶向治疗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正式对外发布,系统性地阐述了疾病的发病机制和靶向治疗临床前沿研究结果,旨在帮助临床医生认识并了解2型炎症性疾病,制定适合患者的整体治疗方案,提高医疗资源使用效率,惠及2型炎症性疾病患者,降低社会医疗经济负担。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变态反应科王良录教授对介绍,《共识》总结了目前国内外2型炎症相关疾病的靶向治疗循证医学证据,将对今后临床诊疗2型炎症性疾病起到引领和指导作用,更有助于推动临床专科建设和多学科诊疗的发展,提升临床诊治效率、降低医疗资源和患者负担。

“2型炎症性疾病涉及多个领域,有着共同的发病机制。作为常见的慢性疾病,2型炎症疾病有着非常庞大的患者基数,且患者往往多病共患,长期迁延不愈,因此无论是对于患者、患者家庭,还是医疗系统来讲,都是巨大的负担。但目前在临床上,临床医生对于2型炎症疾病还缺乏认识,没有整体的治疗方案。”王良录教授说。

2型炎症性疾病高发急需规范治疗

2型炎症性疾病是2型免疫应答过强所导致的一类炎症性疾病。2型免疫应答的特点位启动快,高效性,其刺激源极为广泛。伴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活环境的变化,2型炎症性疾病在我国呈高发态势,威胁着大众健康。然而,2型炎症及其疾病的概念尚未得到普及,临床医生的理论知识有所缺失,因而对疾病临床规范精准诊疗提出了极大挑战。

王良录教授介绍,2型炎症性疾病的患者,在就诊时往往面临两大“痛点”:其一,由于缺乏专业的疾病知识,同时往往又患有多种2型炎症性共病,患者不知道如何准确就医,辗转不同科室也难以得到确诊,形成了沉重的疾病负担;其二,很多临床医生对2型炎症性疾病缺乏整体系统上的认知,易陷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误区,难以做到精准规范诊疗。

“除了个别像变态反应科之外,现在医院设置科室都是按照解剖部位来设置,如呼吸科、耳鼻喉科、皮肤科。而我们目前的临床大夫还缺乏对于2型炎症的认识,缺乏2型炎症性疾病诊疗的指导意见。这对患者来说,往往某种意义上来讲,是存在一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问题,无法给患者制定整体的治疗方案。”王良录教授称,2型炎症性疾病作为常见的慢性疾病,实际上是有着非常大的患病人群,对患者、家庭、医保系统都是巨大的负担。《共识》的发布希望能够提高相关学科医生对这类疾病发病机制的认识,这样能够提高我们对这些疾病的诊断治疗水平,给患者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这样能够让这类疾病得到更好的控制,可以减轻个人、家庭甚至医保系统的负担。

记者了解,本次发布的《共识》从整体层面详细分析了2型炎症的免疫机制,并就一些典型的2性炎症性疾病做了详细解读,将这些原本分属于不同学科的疾病进行归类总结,从而形成了一部跨学科解读2型炎症性疾病的专家共识。

《共识》总结了一些常见疾病与2型炎症相关的证据,并将包括特应性皮炎、慢性自发性荨麻疹、结节性痒疹、慢性鼻窦炎伴或不伴鼻息肉、过敏性鼻炎、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嗜酸性粒细胞性食管炎和食物过敏等13种疾病定义为2型炎症性疾病,此外共识还明确了白细胞介素IL-4、IL-5和IL-13等2型细胞因子是这些疾病主要的治疗靶点。

“2型炎症性疾病干扰世界将近十分之一的人口,在中国这个基数可能会更高。”首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免疫学系孙英教授对记者指出,《共识》的出台,受众面和社会效益是巨大的。对临床工作者而言,《共识》可以循序渐进地提高他们对2型炎症相关疾病的跨领域认识,在诊疗时能抓“主要矛盾”,整体提高诊疗水平;对患者和大众而言,《共识》的发布有助于提高他们对2型炎症性疾病的科学认知,避免他们疲于奔走院内各科室,获得科学、高效、整体的诊断和治疗;对整个社会而言,《共识》能进一步推进国家制定卫生保健政策、加强全民健康素养,做好慢病长期管理,降低社会医疗经济负担。

2型炎症性疾病诊疗方向在何方?

特应性皮炎,和过敏性鼻炎、哮喘等等一系列共病,都属于2型炎症性疾病。现代科学研究证明,他们存在共同的炎症通路,比如白介素4(IL-4)和白介素13(IL-13)。如果把我们人体比喻成一棵大树,当炎症汇集到树干这个地方的时候,如果把它在这里拦腰截断,就不会再“枝繁叶茂”,阻断了2型炎症通路,就会缓解全身的炎症症状,不仅解决难忍的瘙痒,也让鼻炎、哮喘等不适得到有效缓解和长期控制,患者们正常生活和工作才能不受干扰。

在控制2型炎症对患者的影响上,需要更多有效药物的助力。如今,2型炎症靶向治疗的理念不断成熟,越来越多的靶向药物研发成功并投入临床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皮肤科徐金华教授对记者表示,在《共识》中,也结合基础研究的最新进展,对2型炎症性疾病的靶向治疗和前沿研究做了相关综述。近几年的基础研究也发现了,特应性皮炎、慢性荨麻疹、结节性痒疹以及大疱型类天疱疮等皮肤疾病的发病机制都和2型炎症相关细胞因子有关,这些细胞因子也被作为靶点在被研究和开发。以特应性皮炎为例,近年来,已经有了多种新型靶向治疗方式,如靶向生物制剂,能靶向作用于白介素4(IL-4)和白介素13(IL-13),精准针对2型炎症反应中的关键致病因子。

“近几年的基础研究也发现了,有很多细胞因子也被作为靶点进行研究和开发,现在已经开发出不少的药物。除此以外还有小分子靶向药物,这些研究的发现对2型炎症相关疾病的治疗带来了根本性的革命。”徐金华教授称。

对于2型炎症疾病而言,做好疾病管理也成为一大关键。以2型炎症引起的皮肤病为例,这类疾病以反复发作的剧烈瘙痒和皮疹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系统性免疫疾病,多发于婴幼儿和儿童,而患者很多正长期遭受剧烈瘙痒、严重皮损、睡眠中断等疾病负担困扰。以特应性皮炎患者为例,“难以忍受的痒,白天注意力难以集中,晚上睡不着。”“挠得伤痕累累,大热天都得裹得严严实实。”是这类患者的痛苦日常。

对此,徐金华教授建议,控制瘙痒,减缓疾病的复发,尤其是对于重症要及时治疗,防止反复不愈,病情越拖越重,引起比较大的不良反应。具体而言,基础治疗就是修复皮肤屏障,使用足量的保湿剂,做好生活护理。在保留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如果患者的病情是轻度,一般以外用治疗为主。如果患者的病情评估是重度药物就需要根据医生的指导规范用药。

实际上,近年来,随着对疾病的研究不断深入,2型炎症疾病领域取得了不少突破性进展,创新药物的陆续问世更是改写了2型炎症疾病的治疗格局。在此基础上,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在诸多场合,也有临床专家强调,从医生的角度考虑,药物安全性是放在第一位,其次考虑有效性,最后考虑经济因素以及患者的接受度。

“有了《共识》后,我们临床医生就可以从整体上来评判多种具有不同临床表现的2型炎症性疾病,尤其是对于儿童患者来说,过敏性疾病一旦启动它的进程,那么它可能会伴随着孩子的成长,给患儿和家庭带来生理和心理层面等多重影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儿科邵洁教授强调。

标签:

最新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