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险企短期健康险赔付率出炉,近七成不足40%

2023-03-01 09:36:53 来源:北京商报陈婷婷李秀梅

以百万医疗险为代表的短期健康险一直以保额高、价格便宜的优势受到消费者的追捧,能获得多少理赔的问题也成为消费者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随着2022年短期健康险赔付率数据陆续出炉,各家保险公司的理赔情况浮出水面。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截至2月28日,据北京商报记者不完全统计,已有86家险企披露了2022年短期健康险赔付情况。整体来看,当前行业短期健康险赔付率并不高,近七成险企赔付率不超过40%。但是不同险企之前存在较大差异,最高的能达到797.46%,最低的为负数。如果从不同性质的险企来看,财险公司的健康险赔付率明显高于人身险公司。

赔付率最高达797%

短期健康险主要包括一年期及以下的医疗险、重疾险等产品。其中,最为人熟知的就是百万医疗险。

根据《关于规范短期健康保险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保险公司应当每半年在公司官网披露一次个人短期健康保险业务整体综合赔付率指标。其中,上半年赔付率指标应当不晚于每年7月底前披露;年度赔付率指标应当不晚于次年2月底前披露。据北京商报记者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86家险企披露了2022年短期健康险赔付情况。

整体来看,不同险企的个人短期健康险综合赔付率差距巨大。在已披露2022年度个人短期健康险综合赔付率的86家险企中,有6家险企的个人短期健康险综合赔付率超过100%,最高的英大泰和财险达到797.46%;也有6家险企短期健康险赔付率为负值。

短期健康险赔付过高容易理解,如果赔付率超过100%,可以简单看作保险公司获得的保费收入少于向消费者支付的理赔金额,也就是出现了“赔穿”的情况。但是赔付率为负值却令人费解。

为何短期健康险赔付率会出现负值?赔付率为-3.3%的长城人寿解释称,个人短期健康险赔付率为负,主要是由于未决赔款准备金的释放。公司对健康险产品策略有所改变,个人短期健康险业务逐步向长期健康险转移,2022年个人短期健康险保费收入降低,导致期末未决赔款准备金储备降低,准备金提转差为负。

赔付率为-76%的爱心人寿也表示,本年度综合赔付率的主要影响原因是公司对个人短期健康保险的销售策略有所改变,2022 年全年保费收入降低,年底准备金储备降低,提转差为负数且金额较大。

可以看出,赔付率出现负值的情况多为保险公司自身调整策略导致保费收入减少。北京商报记者在梳理过程中发现,险企停售短期健康险产品的现象也屡见不鲜。如史带财险此前曾停售了4款短期健康险,到了2022年,该公司已经不再经营短期健康险。

低赔付率是常态

通常来说,短期健康险综合赔付率过高不利于产品长期发展,险企会因为经营亏损而停售产品,消费者无法继续投保;而综合赔付率过低的产品,则意味着产品偏离了保险保障的本意,对于消费者而言,显然是不实惠。

短期健康险的赔付率应该在什么范围比较合理?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该指标目前没有统一的规定和要求。有行业交流数据显示,短期健康险的综合赔付率在70%—80%,是一个比较理想的状态。首都经贸大学保险系副主任李文中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根据我国财险公司的经营实际及以车险业务为参考,短期健康险的综合赔付率控制在65%—75%应当相对合理。

从当前情况来看,短期健康险低赔付率仍是行业常态,86家披露短期健康险赔付率的险企中,有51家赔付率低于40%,占比接近七成。而赔付率在65%—75%的保险公司仅有6家,赔付率在70%-80%的保险公司就更少了,只有3家。

短期健康险赔付率高低是否是消费者投保的依据呢?如果保险公司短期健康险赔付率比较低,是否代表该公司的产品不能购买?某寿险公司分支机构负责人解释称,保险公司披露的赔付率为所有产品整体情况,赔付率的高低其实还需要看投保的产品类型,并且,选择保险产品的参考因素也不只有赔付率这一个指标。

此外,在某寿险公司从事精算工作的业内人士告诉北京商报记者,从赔付率发展趋势上看,如果一款短期健康险产品不停售,消费者第二年续保时不会再有等待期;并且,随着消费者年龄增长,出险概率也会提高。未来,保险公司短期健康险的赔付率将会呈现上升趋势。

财险公司赔付率偏高

根据相关法律要求,财产险公司可以经营短期健康险业务。

如果从不同公司类型来看,财产险公司中处于高赔付率区间的险企数量明显高于人身险公司,而人身险公司赔付情况趋于平稳。

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目前披露短期健康险赔付率指标的人身险公司中并没有“赔穿”的情况,6家赔付率高于100%的保险公司均为财产险公司。如果按照赔付率情况排序,赔付率居前10的保险公司中,有9家为财产险公司。

为何财产险公司的短期健康险赔付率整体偏高?李文中解释,部分财险公司短期健康险业务规模相对较小,容易受到偶然因素的冲击;财险公司短期健康险业务与其他业务之间的协同效应也不如人身险公司。

此外,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部分财险公司的短期健康险业务甚至出现了异化,为确定发生的医疗费用支出承保,将卖保险异化为卖药,业内称此为“药转保”。在2022年8月,银保监会发布《关于部分财险公司短期健康保险业务中存在问题及相关风险的通报》,叫停了此类业务。

标签: 短期健康险 保险公司 综合赔付率

最新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