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转移拓展制造业新空间

2022-02-09 09:55:54 来源:经济日报

产业转移拓展制造业新空间

当前,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加速重构,我国产业体系完整性和产业链安全稳定性面临较大挑战。同时,我国区域发展平衡性协调性还需进一步增强,产业发展的战略纵深优势尚未充分发挥,亟需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引导产业有序转移。

前不久,工业和信息化部等10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促进制造业有序转移的指导意见》。这既是优化生产力空间布局、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拓展制造业发展新空间的重要途径,也是保持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维护我国产业体系完整性的迫切需要。

构建完整产业链条

近年来,各国围绕产业链供应链全球化与区域化、多元化与本土化、脱钩与反脱钩等展开激烈博弈,我国产业链面临的断链风险明显上升。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党委书记蒋艳表示,《意见》的出台对于构建完整产业链条,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具有重要意义。

“《意见》针对不同产业特性精准施策、分类指导。”蒋艳认为,劳动密集型产业要继续巩固传统优势,确保产业链完整性,向中西部地区劳动力丰富、区位交通便利地区转移;技术密集型产业要向高端迈进,提升产业链稳定性和竞争力,东部地区要强化关键核心技术创新,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的中心城市、省域副中心城市要积极承接。

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产业经济研究室主任魏琪嘉认为,长沙、郑州、哈尔滨等城市制造业基础较为雄厚,又处于交通关键节点,具有承接产业转移有利条件。在政策鼓励下,这些城市可积极与东部沿海地区对接创新要素,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和研发中心,支持建立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和产业孵化园,促进创新成果转化。

《意见》还提出,引导软件开发、信息服务、工业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转移。“这将为制造业企业配套服务提供保障,同时提升承接地区面向制造业的专业化服务能力,从研究开发、技术转移、创业孵化、科技咨询乃至成果转化等各个环节,提供更高质量服务,有效引导制造业价值链攀升。”蒋艳说。

发挥比较优势承接产业转移

当前,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仍然突出,区域间依旧存在产业同质、恶性竞争、资源利用低效、合作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为此,《意见》分别对西部、东北、中部、东部地区提出具体承接的产业,引导各地区发挥比较优势,差异化承接产业转移。

蒋艳建议,西部地区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清洁能源,可以重点承接发展资源精深加工、清洁能源等产业,同时建设区域性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东北地区资源、产业、科教、基础设施等支撑能力较强,要积极引进新技术,注重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着力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中部地区资源要素丰富、劳动力优势明显、市场潜力巨大,可以建设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东部地区沿海优势突出,拥有雄厚的产业基础、相对完善的市场机制和丰富的创新要素资源,应提升创新策源能力和全球资源配置能力。

以湖南为例,近年来,该省已初步形成较为完备的加工制造业体系,长株潭城市群是六大国家综合性高技术产业基地之一,工程机械、轨道交通、有色金属等先进制造业以及广播影视、出版、动漫等服务业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力。此外,衡阳等老工业城市基础相对较好,岳阳、常德也正加速推进工业发展。

“湖南加速推进的工业化为承接产业转移提供了坚实基础,其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过渡带、长江开放经济带和沿海开放经济带结合部的区位优势,也有助于发挥承接产业转移的比较优势和发展潜力。”魏琪嘉说。

创新产业转移模式

如何推动制造业有序转移?

《意见》适应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建设需求,提出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对接合作、区域间产业转移合作、科技成果跨区域转移合作三种产业转移合作模式。

“这三种合作手段在部分地区产业转移实践中已有先行先试的典型案例。”蒋艳说,比如重庆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注重发挥龙头企业辐射带动作用,着力构建研发、制造、服务一体化的产业链生态体系,形成电脑、手机、汽车等完整产业链,这是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对接合作模式;安徽省推进省际合作共建园区,建设苏皖合作示范区等一批省际产业合作园区,这便是区域间产业转移合作模式的代表。

魏琪嘉认为,三种产业转移合作模式,一方面能够加速制造业向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迈进,另一方面可通过探索构建技术转移体系,形成互联互通的技术市场,促进各类创新主体协同互动更加高效,技术转移体制机制更加健全,科技成果的扩散、流动、共享、应用更加顺畅。

同时,也要看到当前我国制造业转移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中西部地区生产要素优势逐渐弱化,再加上物流成本高、融资难、人才短缺、用地指标紧缺等问题,导致企业到中西部投资发展的意愿降低。部分企业反映,中西部的劳动生产率只有东部的70%,企业综合成本偏高。

此外,产业转出地和承接地之间的产值、收益和用地等方面的利益分享机制还不健全,部分地区即使建立了相关机制也未有效落实。跨区域产业转移仍存在企业资质跨地互认难等障碍,增加了企业转移的制度成本。

蒋艳建议,要持续降低企业产业转移成本,打造制造业综合成本洼地。夯实各地区承接产业转移能力,提高承接精准度,加大对特殊地区扶持力度,促进共同富裕目标实现。

标签: